分享最新资讯
上海,2024年2月22日——洛启生物,一家致力于纳米抗体创新药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于今日公布了评估LQ043H在中国健康成人受试者单次给药的耐受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免疫原性特征的结果【该项研究登记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注册号为ChiCTR2300069500】。
该研究共纳入40例健康受试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全部给药剂量组受试者单次雾化吸入LQ043H雾化液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无治疗相关的停药情况。药代动力学(PK)研究证实,整体Cmax、AUC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血药浓度变化趋势与前期预期一致。免疫原性研究证实,全部剂量组受试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ADA和NAB,未提示单次给药LQ043H有产生免疫原性的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支持后续LQ043H在中国成人哮喘患者中的进一步研究。基于上述结果,洛启生物计划在哮喘患者中开展Ib/II期临床研究。
目前临床上基础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的哮喘患者逐渐增多,但可以选择的大分子药物不多,且多为皮下给药方式。雾化吸入的纳米抗体LQ043H是巨大的创新,目前已结束的Ia期研究结果是一个好的开端,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其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强大信心。
—— 胡伟主任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LQ043H Ia期的主要研究者
LQ043H是洛启生物吸入式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的第二款进入临床的产品,与我们即将进入中国临床II期的LQ036(吸入式IL-4Rα纳米抗体药物)有望覆盖全部的中重度哮喘人群。LQ043H和LQ036颠覆了现有呼吸类疾病的治疗途径,为患者提供更为创新的给药方式,填补了国内吸入大分子领域的空白,并均为同靶点的全球首创吸入式纳米抗体药物。
洛启生物专业的临床团队将继续高效推进LQ043H的临床Ib/II期研究,我们期待LQ043H在哮喘患者试验中的良好表现,争取早日为广大的哮喘患者带来福音。
—— 万亚坤
洛启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关于哮喘
截至目前,哮喘仍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的四大顽症之一,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哮喘,其中约有5%-10%的哮喘患者经小分子药物吸入治疗后仍无法有效控制症状[1],存在巨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根据GINA指南建议,抗体类药物适用于重度患者添加控制治疗,为现有用药基础的叠加控制药物,需要长期用药[2]。然后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量较大(约150 kDa),稳定性差等原因,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大分子进行吸入式给药,只能通过静脉或皮下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与静脉或皮下给药的全身给药相比,吸入给药具有依从性好、起效快、剂量低、全身暴露少、潜在不良事件更少等优点,适用于更广泛的哮喘患者[2]。然而,迄今为止,暂无吸入式大分子哮喘药物获批上市。
关于TSLP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短链四α螺旋束Ⅰ型白细胞介素-2(IL-2)家族细胞因子,能够诱导单核细胞释放T细胞吸引趋化因子,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驱动下游T2细胞因子的释放(包括IL-4、IL-5和IL-13等),从而增强IgE、肥大细胞和黏液产生,增加气道高反应。TSLP也能激活参与非T2驱动炎症的多种类型细胞。TSLP是各类表型哮喘中的关键介质,靶向TSLP及其信号转导的抗体药物被认为是治疗哮喘的有效策略。
目前TSLP靶点临床在研药物多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剂型为皮下注射液,商业化竞争激烈,差异化吸入产品亟待推出。
TSLP在几种哮喘表型中的作用机制[3]
关于LQ043H
LQ043H是洛启生物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抗TSLP纳米抗体药物:
LQ043H采用雾化吸入给药使得药物直达肺部病灶区,快速起效,同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系统性暴露毒性,既兼顾了吸入式给药的优势,又规避了皮下给药的副作用;
LQ043H适用市售便携式雾化器,患者顺应性得到大幅提高;
LQ043H利用毕赤酵母生产系统,其表达产量高达20g/L,极具商业化推广优势;
目前,LQ043H的序列、衍生物及用途等已向中国、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申请专利保护,且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公告号CN114853888B)。
关于洛启生物
上海洛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纳米抗体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已建立完善的研发、CMC及中试生产平台及体系,是国内目前唯一具备纳米抗体药物全流程开发能力的公司。洛启生物搭建了500 L毕赤酵母纳米抗体GMP中试生产车间,填补了该领域的行业空白,极具稀缺性与竞争性。截止2024年1月,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81项,其中PCT申请13项,并已获得授权28项。洛启生物已经开发了数十种纳米抗体药物,管线涵盖呼吸系统、抗感染、眼科和肿瘤等领域,目前公司已获得4个临床批件。
参考文献
[1] O'Byrne PM, Panettieri RA Jr, Taube C, Brindicci C,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haled anti-TSLP therapy for asthma. Pulm Pharmacol Ther. 2023 Feb;78:102184.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Updated May 2023.(Available from: www.ginasthma.org)
[3] Pelaia C, Pelaia G, Crimi C, et al.. Tezepelumab: A Potential New Biological Therapy for Severe Refractory Asthma. Int J Mol Sci. 2021 Apr 22;22(9):4369.